你身边可能也有这样的同学:他每天早起贪黑的学习,听课复习都比别人认真;上课喜欢回答老师的问题,下课一有机会就像老师请教问题。但往往到了考试成绩出来的那一刻,你会发现,他的成绩好像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。

这是因为,他的勤奋,只是“伪勤奋”而已,他也确实付出了努力,可他所得到的,往往配不上他的努力。
从早上五点半起床,就埋头进入学习状态,基本上除了必要的吃饭、午休、洗漱的时间,其余时间全部用来学习了。

吃饭基本上是靠吞的,尝不出什么味道来。当然去食堂的路上也是一路小跑的,等饭的间隙中也是要拿出小本本记几个单词的。
下了晚自习,到寝室在昏暗的台灯下接着用功,一天不刷够一定量的题、看够一定量的书是不可能安心躺下来睡觉的。
睡眠不足,白天打瞌睡是一定的,只能靠意志强撑;疲倦状态下听课,总有很多疑问,为了弄懂只能晚上接着熬夜;如此循环往复,勤奋到人神共愤。
然而,考试成绩出来,依然不上不下,前进的脚步维艰,无语问苍天,为什么汗水换不来成功,努力得不到回报。
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满足了以上几条,那么恭喜得到这么一个称呼——低品质勤奋者。
你们的勤奋是表演出来的,给别人看,也给自己看,也许是为了老师和家长那句“你真努力”的表扬,也许是为了让自己回顾一天的时候不觉得后悔,成绩不好的时候安慰自己,“不是因为我不努力,只是脑子太笨”。
其实,“伪勤奋”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。在班级里,在补习班上,我们经常都会见到一些学生,他们看上去学习刻苦,上课也专心听讲,老师布置的作业也都老老实实做完,自己还会自发的去找各种习题来做。可是,他们的学习成绩却总是提升不了,而且随着时间流逝,这些孩子的成绩会越来越差,而他们自己的自信心也越来越低。
这其实比那些明显表现得不勤奋的孩子还让人难过。因为那些孩子学不好,还可以用惋惜的口吻说一声”这孩子学习太不勤奋了,不然……“,可是,当你觉得一个孩子已经足够勤奋了,可是他的成绩也就无法提升时,你感觉到的就不是惋惜,而是绝望了……